说到买书,大多数读者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去书店,另一些虽然暂时数量有限、却大有发展壮大之势的读者会选择“网上购书”。而80年代一度盛行的、给不少读书人带来便利的图书邮购,似乎已成了明日黄花,或者只是人们最后才会选择的一种方法。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图书邮购的发展呢?它的现状与前景究竟怎样呢?记者为此分别采访了读者和出版社———
出版社如是说出版社如是说
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各出版社邮购部门的编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独立结算,另一种是作为出版社的职能部门。前者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读者服务部,负责出版社的邮购业务,除了在业务上与出版社有联系外,经济上是独立的。而译林出版社邮购部则属于发行科,与出版社一体。该社的孙先生说,邮购部只是为了服务读者,经济上的考虑比较少。
谈起对出版社图书邮购业务现状的看法,各家也是见仁见智。一部分出版社说近年来他们的邮购业务量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状况,没有明显的变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邮购部的曹女士告诉记者,他们的邮购业务一直很好,经常是客户太多,忙不过来,曹女士把这归结于出版社的信誉和服务。该社是全国最大的外语教材出版基地,而且坚持把客户放在第一位的宗旨。客户如果款汇出后长时间收不到书,可直接打电话向出版社问询,一旦接到客户的电话,出版社会立即处理,让读者满意。同样,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胡女士对该社的邮购业务也很有信心。她说,他们都在收款后三天之内便把书发出去,因而极少有读者反映书到得太慢。加上北大社的信誉很好,许多读者愿意从这里邮购图书。
也有出版社表示,邮购业务与前些年相比,有所下降,但此中原因却是多种多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曹女士认为是因为出版社的发行网点增多,以前一些在当地买不到书的读者可以直接从书店购书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行部的王磊先生则把整个图书邮购业务的不景气归因于信息和服务两点。首先,大多数普通读者无法及时得到新书信息。其根源是出版社对于邮购工作不够重视。邮费近年来不断调整,广告费用也比较高,而出版社向读者收取的邮费却基本未变,这也造成了出版社对邮购兴趣不大。另外,一些出版社为读者考虑得不多,如回信不及时,邮局的邮寄速度较慢,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以前的邮购业务所主要针对的一部分“边远地区”已大有改变,增加了书店及发行网点;而另一些边远地区由于经济和教育的落后,很少有读者主动汇款给出版社买书,这也是邮购业务下降的原因之一。
与读者的看法相似,各家出版社也不认为书店和网上购书对图书邮购业务有大的冲击。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胡女士说,很多书店和网络反而来出版社邮购图书,因为出版社邮购的图书,品种比较全,特别是就某一门类而言,所以不光不受影响,反而增加了业务量。谈起遇到读者已汇款而收不到书或是收到的图书有破损的现象,出版社会如何处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磊先生说这样的情况很少,如果真有读者反映没收到书,出版社便会立即向邮局查询,如果实在没有结果,他们就重新寄出一份,不加收任何费用。如果因读者收到的书有破损,可以寄回调换。记者了解到,一般的出版社邮购部都是这样做的,这也是一种信誉的保证。
如今的邮费越涨越高,寄书的费用又高于一般的信件,那么,出版社向要求邮购的读者收取的费用会不会“水涨船高”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出版社对于邮费的增加都感到压力,但他们表示不会因此而提高向读者收取的费用。出版社的经济承受能力比读者强,并且邮购业务本身也有福利性。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各出版社邮购部门的编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独立结算,另一种是作为出版社的职能部门。前者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读者服务部,负责出版社的邮购业务,除了在业务上与出版社有联系外,经济上是独立的。而译林出版社邮购部则属于发行科,与出版社一体。该社的孙先生说,邮购部只是为了服务读者,经济上的考虑比较少。
谈起对出版社图书邮购业务现状的看法,各家也是见仁见智。一部分出版社说近年来他们的邮购业务量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状况,没有明显的变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邮购部的曹女士告诉记者,他们的邮购业务一直很好,经常是客户太多,忙不过来,曹女士把这归结于出版社的信誉和服务。该社是全国最大的外语教材出版基地,而且坚持把客户放在第一位的宗旨。客户如果款汇出后长时间收不到书,可直接打电话向出版社问询,一旦接到客户的电话,出版社会立即处理,让读者满意。同样,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胡女士对该社的邮购业务也很有信心。她说,他们都在收款后三天之内便把书发出去,因而极少有读者反映书到得太慢。加上北大社的信誉很好,许多读者愿意从这里邮购图书。
也有出版社表示,邮购业务与前些年相比,有所下降,但此中原因却是多种多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曹女士认为是因为出版社的发行网点增多,以前一些在当地买不到书的读者可以直接从书店购书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行部的王磊先生则把整个图书邮购业务的不景气归因于信息和服务两点。首先,大多数普通读者无法及时得到新书信息。其根源是出版社对于邮购工作不够重视。邮费近年来不断调整,广告费用也比较高,而出版社向读者收取的邮费却基本未变,这也造成了出版社对邮购兴趣不大。另外,一些出版社为读者考虑得不多,如回信不及时,邮局的邮寄速度较慢,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
读者如是说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以前的邮购业务所主要针对的一部分“边远地区”已大有改变,增加了书店及发行网点;而另一些边远地区由于经济和教育的落后,很少有读者主动汇款给出版社买书,这也是邮购业务下降的原因之一。
与读者的看法相似,各家出版社也不认为书店和网上购书对图书邮购业务有大的冲击。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胡女士说,很多书店和网络反而来出版社邮购图书,因为出版社邮购的图书,品种比较全,特别是就某一门类而言,所以不光不受影响,反而增加了业务量。谈起遇到读者已汇款而收不到书或是收到的图书有破损的现象,出版社会如何处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磊先生说这样的情况很少,如果真有读者反映没收到书,出版社便会立即向邮局查询,如果实在没有结果,他们就重新寄出一份,不加收任何费用。如果因读者收到的书有破损,可以寄回调换。记者了解到,一般的出版社邮购部都是这样做的,这也是一种信誉的保证。
如今的邮费越涨越高,寄书的费用又高于一般的信件,那么,出版社向要求邮购的读者收取的费用会不会“水涨船高”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出版社对于邮费的增加都感到压力,但他们表示不会因此而提高向读者收取的费用。出版社的经济承受能力比读者强,并且邮购业务本身也有福利性。读者如是说读者如是说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读者对邮购业务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两点:速度慢和信誉不能够保证。现在供职于一家报社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几年前曾邮购过书,那还是在武汉上大学时,由于需要的考研书在当地已经卖完,所以只好按广告上的地址汇款去北京一家大学出版社购书。寄款后半个多月才收到书,耽误了不少复习时间。这次以后,张先生便再也没有使用过邮购这一方法。据了解,前些年邮购图书比较普遍,是由于那时人们对时效的要求不高,并且购书渠道较窄。今天是一个追求高效率的时代,购书渠道也大大拓宽,所以人们不愿把宝贵的时间消耗在“等书”上。北京大学中文系一位姓郭的同学,也有过一次焦急等待邮购图书的“遭遇”,那是在他面临高考之前,因为本地———江苏省的一个小县城书店缺书,他向北京一家杂志社邮购了一本《时事资料手册》,结果也是姗姗来迟。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记者发现,这些曾经邮购过图书的读者大部分地处较为“偏僻”的地区,因为所在地书店少、图书种类少,这才通过报纸、杂志上的广告求助出版社的邮购部门,所邮购的图书多是必需或急需的书。这说明,邮购这一购买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读者“不得已”的选择。张先生认为,导致邮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是承办邮购业务的邮局缺少竞争,但也有人把它归之于出版社邮购部门运作效率不高。
采访中还有一些读者提到邮购的信誉问题,这多是出于对整个邮购行业的不信任。如今,社会上各式各样的邮购业务越来越多,但讲信誉讲质量的仍是少数,这样,其他行业邮购业务的不景气不免“殃及池鱼”,使一部分读者对图书邮购的信任度下降。虽然这次的采访对象中没有人经历过汇出钱却未收到书的情况,但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曾听说过这类事情。另外,邮购图书中,包装甚至书籍受到破损的现象也使真正的爱书人不得不三思而后行。斗转星移,与前些年相比,全国各地的书店、出版社的发行网点日益增多,刚刚兴起的“网上购书”也大有燎原之势。这些会不会对图书邮购业务造成冲击呢?出版社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办理邮购呢?接受采访的读者尽管表示出对目前图书邮购业务的不满,但大部分人还是认为邮购业务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他们认为,书店的增多不能取代邮购,书店再大,也不可能涵括所有图书,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书籍,网上购书虽然方兴未艾,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成为主流。且不说很多地区由于各种限制,配送不方便,单是有条件上网的人在中国就只能是少数。因此,作为一种购买方式的补充,图书邮购业务如今还是不可或缺的。
看来,大多数读者对图书邮购业务还是需要的,这就对出版社的邮购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满足于坐等,不能只会寄书。要想业务保持稳定并不断增加,就必须有一些新思路新措施。从读者的期望中,我们相信出版社邮购部一定能越干越出色。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读者对邮购业务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两点:速度慢和信誉不能够保证。现在供职于一家报社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几年前曾邮购过书,那还是在武汉上大学时,由于需要的考研书在当地已经卖完,所以只好按广告上的地址汇款去北京一家大学出版社购书。寄款后半个多月才收到书,耽误了不少复习时间。这次以后,张先生便再也没有使用过邮购这一方法。据了解,前些年邮购图书比较普遍,是由于那时人们对时效的要求不高,并且购书渠道较窄。今天是一个追求高效率的时代,购书渠道也大大拓宽,所以人们不愿把宝贵的时间消耗在“等书”上。北京大学中文系一位姓郭的同学,也有过一次焦急等待邮购图书的“遭遇”,那是在他面临高考之前,因为本地———江苏省的一个小县城书店缺书,他向北京一家杂志社邮购了一本《时事资料手册》,结果也是姗姗来迟。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记者发现,这些曾经邮购过图书的读者大部分地处较为“偏僻”的地区,因为所在地书店少、图书种类少,这才通过报纸、杂志上的广告求助出版社的邮购部门,所邮购的图书多是必需或急需的书。这说明,邮购这一购买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读者“不得已”的选择。张先生认为,导致邮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是承办邮购业务的邮局缺少竞争,但也有人把它归之于出版社邮购部门运作效率不高。
采访中还有一些读者提到邮购的信誉问题,这多是出于对整个邮购行业的不信任。如今,社会上各式各样的邮购业务越来越多,但讲信誉讲质量的仍是少数,这样,其他行业邮购业务的不景气不免“殃及池鱼”,使一部分读者对图书邮购的信任度下降。虽然这次的采访对象中没有人经历过汇出钱却未收到书的情况,但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曾听说过这类事情。另外,邮购图书中,包装甚至书籍受到破损的现象也使真正的爱书人不得不三思而后行。斗转星移,与前些年相比,全国各地的书店、出版社的发行网点日益增多,刚刚兴起的“网上购书”也大有燎原之势。这些会不会对图书邮购业务造成冲击呢?出版社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办理邮购呢?接受采访的读者尽管表示出对目前图书邮购业务的不满,但大部分人还是认为邮购业务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他们认为,书店的增多不能取代邮购,书店再大,也不可能涵括所有图书,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书籍,网上购书虽然方兴未艾,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成为主流。且不说很多地区由于各种限制,配送不方便,单是有条件上网的人在中国就只能是少数。因此,作为一种购买方式的补充,图书邮购业务如今还是不可或缺的。
看来,大多数读者对图书邮购业务还是需要的,这就对出版社的邮购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满足于坐等,不能只会寄书。要想业务保持稳定并不断增加,就必须有一些新思路新措施。从读者的期望中,我们相信出版社邮购部一定能越干越出色。